【专家声音】PET/CT受检者受照剂量知多少?

作者:时间:2016-08-03点击数:

【作者简介】耿建华,博士,研究员,硕导,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核医学科,PET-CT中心。从事设备质量控制、放射防护工作。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专委会副主任委员,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,国家卫生标准委员会放射卫生标准专委会委员。

PET/CT具有同机获得PET功能影像及CT解剖影像的优势,是今天临床中不可替代的诊断手段。 随着人们对辐射知识了解的增加,医疗照射所致辐射剂量越来越引起关注。关于PET/CT的辐射剂量,坊间流传着各种说法:“全身检查一次PET-CT,相当于一个正常人30年所受的辐射”、“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在福岛站了一天”、“蕴含着极大的风险”……。

PET/CT受检者受到的辐射剂量到底有多少?是否有危险?

我们来认识PET/CT的辐射,首先要了解PET/CT的原理。PET/CT是将PET和CT融合在一起的一种设备。PET原理:将靶向放射性药物注入受检者体内,浓聚在靶向组织(例如:肿瘤),探测从体内放射性药物发射出来射线,形成PET图像,因此PET图像只显示放射性药物浓聚的靶组织,没有周围组织信息,定位困难。CT图像为组织密度图像,显示解剖结构,为PET提供定位信息及衰减校正。

PET/CT检查多为全身检查(头顶至大腿上段),受检者的受照剂量包括了2部分:一部分为PET的放射性药物所致;另一部分为CT所致。

PET放射性药物所致的辐射剂量取决于注射到受检者体内的活度(单位:毫居mCi 或MBq,1 mCi=37MBq),注射的活度越大,所致的剂量越高。目前PET所需的放射性药物绝大部分为18F-FDG, 注射0.1mCi/kg左右。对70 kg的受检者,注射放射性药物的活度为7 mCi(259MBq),对其所致的有效剂量为4.9 mSv(毫希)[1]。表1所示为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(ICRP)第102号出版物[2]中列出的医学诊断照射的典型有效剂量。可见,PET部分所致受检者的有效剂量低于腹部和盆腔CT所致(10mSv)的一半。

表1:医学诊断照射的典型有效剂量(取自ICRP第102号中表A-1)

CT所致受检者的有效剂量,取决于CT扫描的参数:管电压及电流越高,螺距(Pitch)值越小,旋转速度越慢,所致的剂量越高。诊断CT检查为局部检查,要求的图像质量高,因此所致剂量高。PET/CT中的CT的扫描参数与诊断CT不同,国内外PET/CT指南中均要求其全身CT采用低剂量模式,不能对全身PET/CT中的CT使用诊断CT的参数[3,4]。表2所示为PET/CT中CT不同的采集条件下致受检者的有效剂量[5]。

表2:不同的采集条件下PET/CT中全身CT致受检者的有效剂量(单位:mSv) [5]

(管电压:120kV,转速:0.8s)

可见,不同扫描参数,所致的有效剂量有很大的差异。查阅近期国内外的PET/CT临床使用的CT参数,管电流多在200毫安之内,Pitch > 1,转速 ≤ 0.8s,由表2可得,CT部分的有效剂量在1.6-13.1mSv之间。发表的一些PET/CT所致有效剂量的研究结果显示,PET/CT 中CT部分所致受检者的有效剂量在2.4-13.5 mSv范围内[6-8],与表2中数据一致。

PET/CT全身检查致受检者的有效剂量,可低至7mSv,小于胸部CT所致有效剂量;可高至18mSv,相当于胸部CT加腹部和盆腔CT所致有效剂量。绝大多数在上述二者之间。而胸部CT、腹部和盆腔CT是临床中经常进行的检查。

人类在天然辐射中产生及进化,没有天然辐射可能也不会有今天的人类。地球上不同的地点天然辐射有较大的差别,我国公众所受天然辐射平均年有效剂量为3.1 mSv,高处可达30mSv[9]。本文开始所列坊间说法与上述数据相差甚远,危言耸听。PET/CT和其他的放射诊断方法一样,所获得的益处远高于可能引起的辐射危害。PET已广泛应用20年,PET/CT也已应用十几年,从未发现任何辐射危害事件,反而临床实践证实PET/CT是肿瘤等临床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
本文为耿建华研究员原创,转载请获得作者授权(信箱:gengjean@163.com)

参考文献

[1] 卫生部. GB16361-2012临床核医学的患者防护与质量控制规范[S].北京:中国标准出版社, 2012.

[2] 岳保蓉,牛延涛 译.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(ICRP)第102号出版物 多排探测器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患者剂量控制[M].北京:人民军医出版社,2011.

[3] Dominique Delbeke, R. Edward Coleman, Milton J. Guiberteau, et al. Procedure Guideline for Tumor Imaging with 18F-FDG PET/CT 1.0[J]. J Nucl Med, 2006, 47( 5 ):885-894.

[4] Andrea Varrone, Susanne Asenbaum, Thierry Vander Borght, et al. FDG PET and PET/CT: EANM procedure guidelines for tumour PET imaging: version 1.0[J]. 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, 2009,36:2103–2110.

[5] 梁子威,耿建华,王奕斌,等. PET/CT受检者的有效剂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[J]. 中国医学装备,2015,11(11):1-5.

[6] 王风,赵伟,范洋,陈菩芸,张岩,杨志. 18F一氟代脱氧葡萄糖PET/CT检查患者所受辐射剂量的测量分析[J].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,2013,33(6):662-663.

[7] 李玲,韩萍萍,续蕊,郑玉民,颜珏. 部分成人体部PET/CT辐射剂量评估[J]. 中国医疗设备,2015,v.3009:104-107.

[8] 廖凤翔,金爱芳,骆柘璜,邵明岩,等. 18F-FDG PET/CT全身显像受检者辐射剂量研究[J].南昌大学学报(医学版),2013,53(10):44-46.

[9] 潘自强,刘森林 编著. 中国辐射水平[M].北京:原子能出版社,2010.

主办: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  地址:宁夏银川市兴庆区胜利街804号

Copyright©2016     版权所有: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核医学科